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电商的新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村电商的新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电商促进乡村振兴的五个方案?
01.促进产业振兴
从实践来看,农村电商促进了乡村原有产业的市场拓展,加快了它的改造升级,甚至催生了农村新的产业。例如,拓展了乡村既有产业的网络销售,并且催生了一些农村原来没有的产业,还推动了乡村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催生了电商服务业等新的配套产业集群。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兴起了民宿和农家乐。
02.促进人才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重要支撑。农村电商的兴起,带动了一批年轻人到农村创业,实现了乡村人才的回流,有利于破解人才瓶颈的难题制约。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属于较为体面和收入较高的行业,创业成本低,参与便捷,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返乡创业,城市青年也开始新的“上山下乡”和为农村残疾人提供了难得的自强机遇。
03.促进生态振兴
农村电商面临的威胁与风险?
一是认知程度低。电子商务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维护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二是电商基础薄。农村电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三是应用程度浅。电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
四是电商人才缺。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精通技术的电商人才,缺乏晓政策、善指导、维护秩序的监管人才。
五是产品上行难。绝大部分只能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进行促销,业绩不够突出。
首先,发展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展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二是发展阶段不平衡,有的地区从无到有,有地区从小到大,有的地区从大到强;三是网销品发展不平衡,现阶段农村电商网销以工业品和地方土特产品为主,但是生鲜等农产品发展却相对缓慢。
其次,人才缺乏。农村电商人才需求涉及多个层次、多种岗位,主要包括:县乡村的农村电商顶层设计人才,地方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人才,网店经营人才,网店客服、运营、设计和包装岗位等。农村地区医疗、教育和商业配套不足,吸引人才的难度较大。
再次,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由于农村分散性居住、乡村道路建设落后等原因,物流在可达性和时效上存在较大问题;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支撑滞后,贷款门槛高,由于缺少抵押和担保,网店主扩大经营和升级换代所需要的资金很难获得银行支持。另外,质量检测、溯源、知识产权、工商等服务和监管滞后,导致经营过程中存在各种隐患和风险。
此外,农产品上行依然困难重重。尽管近几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有较快增长,但是农民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农产品附加价值低,缺少深加工、品牌化和标准化的农产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农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缓慢。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征途上,应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问题,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解决。
农产品上行占比低,仅占农村网络零售额近20%左右;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流通总额比重不足1%,农产品触网率仍然很低,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消费品下行占比高,如农村实物类产品如服装鞋包、家装家饰、食品保健等,农村服务类产品如在线旅游、在线餐饮等。
(二)东强西弱,物流配套不均,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农产品上行成本高
电商规模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强西弱格局;物流分布不均衡,在偏远地区,行政村/自然村配送网点仍然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健全,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原产地冷链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由于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生产及农村居住分散的特征,单件产品快递配送从县城到村之间的成本费用远高于县城到大城市之间费用。
(三)农村人才匮乏,电商人才“难育、难引、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