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冈农夫电商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冈农夫电商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末各路义军首领?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元朝***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十一年,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利用***征发农夫15万人修治黄河,农夫不堪元官吏的欺凌和沉重的劳役的情绪,进行反抗元朝的组织活动。由于消息走漏,韩山童被俘遇害,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五月,刘福通率众起义,以红巾裹头,称红巾军。尔后率部西进河南相继攻克项城(今河南项城南)、罗山(今河南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等地,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
在刘福通起义的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人民的反元斗争,其中主要的有:
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赵均用;
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的郭子兴、孙德崖、朱元璋;
湘汉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马;
均属红巾军系统,诸多起义军中以北方刘福通,南方徐寿辉两支为最强。这两支起义军的发展,将元统治区切成两段,使南北隔绝,有力的打击了元朝的统治。除此之外,还有张士诚起义军。
具体说,
东南有张士诚占有平江(今江苏苏州)、常州(今江苏常州)和浙西地区,
东北有地主武装青衣军张明鉴占据扬州(今属江苏),
元末农民起义军经过纵横交错之后,有三支主要势力。
一支是红巾军,一派由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颖州军。另一派是由徐寿辉、彭莹玉率领的于蕲军。红巾军后期,主要力量是朱元璋。他原本也是红巾军的一员,之后广纳贤才勇士,麾下聚集了一批包括李善长,常遇春之流的得力干将,占林金陵之后开始向外扩充成为红巾军内部最强有力的战斗力量之一。
一支是非红军的张士诚领导的队伍,他在抗元战斗的早期抵挡住元军主力。
一支陈友谅,他是元末起义军中,最富裕的支义军。
第一位:天完国——徐寿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建立天完国,定都蕲水,国土面积约在黄州与浠水一带。后又成功夺取江西与湖南一带,定都汉阳,年号太平。
第二位:东吴——张士诚,1354年立国。
第三位:韩宋——韩林儿,韩宋又称后宋,为1355年农民起义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建立的***。
第四位:陈汉国——陈友谅,1360年立国。陈友谅为天完红巾军统军元帅,天定二年(1359年),挟徐寿辉,移都江州自立为汉王。次年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
第五位:明夏国——明玉珍,1363年立国。
第六位:西吴——朱元璋。1364年元旦,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史称西吴王。
辛弃疾的词作什么是悲,悲的原因,悲的文章写一篇论文,求救?
辛弃疾的词与其说悲,不如说是壮志难酬的压抑。辛弃疾适逢山河破碎之际,再加上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他的满腔报国热情无处释放,只能通过词来表达。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的人生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但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词中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例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这里就不每句分析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